?
當前位置:首頁 > 百科 > 自然是票年連年跳票

自然是票年連年跳票

2023-08-15 19:10:15 [時尚] 來源:免費影院


每年年初,各家電影公眾號都會盤點一年里值得期待的億跳電影名單。

自然是票年連年跳票

最近這幾年,有一部電影總是封神出現在榜單上,這就是投資烏爾善導演的《封神》三部曲。

自然是票年連年跳票


自然是票年連年跳票

連年上榜的原因,自然是票年連年跳票。

都說十年磨一劍,結果這部《封神》從立項上映,投資足足等了十一年。億跳

可如今的電影市場,和當年影片立項的封神時候相比,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投資變化。

換個問法就是:如今的電影市場,還裝得下烏爾善的票年封神野心嗎?

超級IP

POST WAVE FILM

在中國古代小說中,從文學性的角度講,《封神演義》根本排不上號。

但是從商業開發角度來講,《封神演義》卻又是巨大的寶藏,說它是中國影視創作頭號IP都不為過。

近些年,有太多人想要從這個金礦里淘出一桶金來。有人成功有人失敗。

追光動畫和彩條屋兩家動畫公司分別在打造屬于自己的“封神宇宙”。其中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刷新中國動畫片影史票房記錄。


香港電影大佬向華強為了捧兒子,怒砸五億重金打造的《封神傳奇》,結果票房撲街,只有兩億出頭。


為什么大家這么熱愛《封神演義》?因為這部小說打造了一個絕妙的框架,而框架里卻沒有填充進去精美的內容。于是這一張白紙便好做最美的圖畫。

《封神演義》的故事粗疏,和作者的水平以及作品的創作初衷有關。甚至可以說,創作《封神演義》的目的,并不是為了講好一個故事,而是為了構建推廣一個體系——道教神話譜系。

東漢末年,佛教傳入中國,因其中國本土文化所不具備的系統性和思辨性,對中國本土文化產生了極大挑戰。

佛教用系統性挑戰了一盤散沙的道教文化,用思辨性挑戰了缺乏邏輯的儒家文化。


為了與佛教爭奪受眾,中國本土文化就必須自我革新。宋明理學就是儒家思想在思辨性上的一次升級改造。這也是為什么朱熹被尊為圣人的原因,因為他有重塑儒家文化之功。

而道教則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和神話人物,形成一個道教神話譜系。《封神演義》便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一個產物,其目的是為了通過故事向民間傳播這套神話譜系。

老百姓們看了封神榜的故事,發現原來我們家鄉信奉的神仙都大有來頭,而且各地的神仙彼此都有關聯,這不就增強了本土宗教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了嗎?

所以《封神演義》的創作初衷,具有極強的宗教目的,從一開始譜系的構建要高于內容的表達。而這反倒為后來者提供了再創作的空間。


明清神魔小說研究者李天飛在談到《西游記》和《封神演義》的區別時講:

“《西游記》是取經故事的集大成,整個體系已經非常完善,后來人想再創作,只能從內部去生發,這是一個終點?!?/p>

“但是《封神演義》是一個起點,《封神演義》直接構造了闡教、截教的體系,搭建出一個框架,后來人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,可以自由地擴展。雖然作者駕馭這個故事的力度不夠,但是他的構思留給后來人極大的想象空間?!?/p>

導演的野心

POST WAVE FILM

從一開始,烏爾善的《封神》系列,對標的就是《指環王》,他反復強調自己拍攝的不是什么奇幻片,而是中國神話史詩。


如今大片拍攝有兩種方案,一種是先拍一部試水,效果好了再拍續集,像《阿凡達》《侏羅紀世界》都是這種類型。還有一種就是一次性拍完,典型代表就是《指環王》。

后面一種拍攝方式顯然風險更高,但是成本會控制得更好。比如一次性與演員簽訂合約,就可以避免演員的薪酬隨著票房水漲船高。

當然這樣做會帶來另一個結果,那就是很難請到當紅明星。畢竟這種超長的制作周期會讓當紅演員失去很多別的機會。

烏爾善就選擇了《指環王》的拍攝方案。這也符合他慢工出細活的風格。


烏爾善很反感一些所謂大制作的操作模式——大題材、大明星、大制作、大營銷。在烏爾善看來,如果沒有一個真正打動人的故事,那么這些所謂的“大”都是空中樓閣。

他舍棄了大明星和大營銷,把所有的錢都砸在了大題材和大制作上面。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,烏爾善甚至拿出很長的周期去做演員的海選和培訓。烏爾善認為只有新人才能夠配合劇組完成這些訓練。


除了表演之外,演員們還要學習古代君子的詩、書、禮、樂,要精通騎馬、射箭、兵器格斗,甚至要學會駕馭馬車。

而且在影片拍攝期間,演員不允許跨戲,不允許經紀人因為安排商務活動向劇組請假。


當然,如果明星能接受這些條件烏爾善也不會拒絕。但看如今的陣容,除了身兼制片人的黃渤,顯然沒有太多大明星加盟這部影片。

烏爾善訓練演員的方式很容易讓人想起83版《紅樓夢》,曾經花費一年時間培訓演員。

這讓烏爾善的創作方式頗有些古典主義復興的意味。

然而在電影拍攝周期越來越快的當下,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創作模式承擔了很大的風險。

故事決定成敗

POST WAVE FILM

梳理時間表,《封神》三部曲在2020年就已經拍攝完成,2021年,烏爾善在新浪潮論壇中國視效大片進擊之路中高調宣布第一部在2021年暑期檔上映。

結果直到2023年暑期檔,我們才將看到這部電影。


影片上映一拖再拖,恐怕和疫情脫不開關系。因為疫情的緣故,中國電影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。如果在這個期間推向市場,這部投資30億的大片注定無法收回成本。

根據電影的成本收益核算,《封神》要想盈利,三部電影加起來的票房要超過90億才行。而在這兩年的電影市場,票房超過30億的影片一只手就數得過來。投資方不敢冒險。


然而一拖再拖的結果,就是市場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市場。觀眾的口味在變,娛樂的潮流在變。

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在院線上看到所謂的中國古裝大片了。而即使是像漫威那樣擁有雄厚觀眾基礎的系列電影,如今在中國院線也是發一部撲一部。

所以觀眾為什么要觀看一部拖了這么久還沒上映、題材也不算新鮮、還由一群年輕演員挑大梁的電影呢?

要想打動觀眾,導演就必須在精美的包裝里面,放置一個能夠打動人的故事。而打動人的關鍵,這在于擁有一個能夠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精神內核。


很多票房黑馬就贏在了這一點上。作家梁寧曾經總結說:電影《戰狼》和《李煥英》之所以獲得超高票房,就因為一個是講忠,一個是講孝,調動了最廣大的集體情緒。

在這一點上,好萊塢早已駕輕就熟,幾乎每一部好萊塢電影的精神內核,都是美國那幾個主流價值觀的排列組合:尋找自我、英雄主義、親情與友情的和解。

你會發現,很多好萊塢很多超英奇幻電影說白了就是家庭片。讓漫威緩過氣來的《銀河護衛隊3》以及讓DC觸底反彈的《閃電俠》,它們能夠贏得觀眾的原因就在于電影里的親情濃度夠高。


還有那位被影迷嘲笑為“家人俠”的文·迪塞爾,不管別人怎么揶揄,但他就是緊緊抓住家庭這個精神內核,咬定青山不放松。

而中國的商業電影,還處于摸索期。用作家賈行家的話說:“我們今天有價值原則,但是這些大原則還沒有經過商業敘事的打磨,成為成熟的故事套路?!?/p>

沒有成熟套路的結果,就是觀眾觀影像是開盲盒,不確定能看到什么。或許像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那樣,用一句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贏得難以置信的票房?;蛟S像《新神榜·楊戩》那樣,畫面美輪美奐,故事一塌糊涂。


而烏爾善的這版《封神》能帶給我們什么,目前只能從預告片里尋找端倪。

然而這部預告片,卻讓我看了個寂寞。我既沒有從中看到導演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,也沒有看到讓我感到震撼的視聽效果。

劉德華曾經說過,再爛的電影都有一個好看的預告片。如果這個觀點成立,《封神》的市場前景令人擔憂。


不過烏爾善顯然對自己的電影很有信心,他選擇了競爭激烈的暑期檔,打算與沈騰和湯姆·克魯斯正面硬剛。

很難講《封神》會不會在這樣的市場中分走30億,但烏爾善已經別無選擇:“對暑期檔除了抱有希望,也不能抱有別的什么了,我已經堅持 9 年了,我這個真的沒有退路了,必須勝利?!?/strong>


(責任編輯:綜合)

推薦文章
熱點閱讀
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|亚洲欧美日韩高清|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网站|久久国产精品-国产精品